與其延緩大災變的發生,不如乾脆一點,加快這個進程,助你一臂之力。等到你的軍隊達到兩湖,四海商行就會全力配合你賑災。
屆時你將那些貪官污吏就地正法,騰出來的位置,正好方便我們的人補缺。順便我還能在當地招收一些失地無產的人去海外搏命,為我們海外基地做建設。
怎麼樣,我這個機會是不是比現在拿糧食出來協助當地官府賑災強多了。」
顏宓笑了起來,「娘子運籌千里,為夫甘拜下風。」
宋安然白了顏宓一眼,「少拍我馬屁。我已經替你們做好了前期準備,接下來你能不能帶著兵將出京,就得看你的人在兩湖能挑起多大的動靜。」
宋安然的四海商行早在數十年前就已經紮根兩湖。
如今顏宓想要帶兵出京打仗,想要實現這個目的,位於兩湖的四海商行將起到關鍵作用。
月前,顏宓已經暗中安排人前往兩湖,目的就是挑起當地山匪災民提前造反。當那些山匪災民造反,當地兵將無力平反的時候,勢必會求助京城。
屆時只需要在朝中推動一番,元康帝就只能捏著鼻子讓顏宓帶兵出京評判。
顏宓一出京,猶如蛟龍入海,屆時元康帝想要節制顏宓,可能性非常小。
有了眼宓領兵在外,晉國公府的安全基本保證。只要顏宓不死,元康帝就不敢動晉國公府。
這是一套連環計,每一個步驟都需要小心翼翼,不可出半點差錯。一旦讓元康帝提前察覺顏宓的意圖,那麼所有的計劃都將化為泡影。
顏宓派到兩湖的人全是精銳,所以顏宓有信心打好這一仗。
事情在按部就班的進行著。
九月,秋收過後,當京城的人還沉浸在豐收喜悅中的時候,兩湖傳來急報,兩湖有人殺官造反,已經有兩個縣城被反賊攻陷。當地守備無能,不到一個回合,就被反賊打得落花流水。
消息到了朝中,朝臣嘩然。堂堂太平盛世,竟然有人公然舉反旗造反,真是狠狠抽了朝臣一巴掌。
元康帝得知此事,也驚出了一身冷汗。
凡是當皇帝的人,最怕老百姓造反。老百姓造反,就說明他不是個好皇帝,老天爺要懲戒他。而且老百姓造反,如果不能及時撲滅,一旦擴散,其影響將是全天下。
元康帝和朝臣們商量了一番,當天下旨,調周邊省份的兵將進兩湖平叛。
只是還沒等到兵將們進入兩湖,反賊又打下了兩座縣城和一座府城,並且殺了知府大人,以府城為根據地,一副要佔地為王的姿態。
這可將元康帝氣壞了,反賊就是反賊,竟然敢坐地為王,莫非還想推翻大周皇朝嗎?
元康帝連下數道旨意,催促那些久不練兵的地方軍隊前去平叛。地方軍隊早在永和朝末年的時候已經開始腐朽。到了元康朝,這些地方軍隊已然腐朽不堪,毫無戰鬥力可言。最多只能嚇唬嚇唬老百姓,替當地官員維持一下治安。
真的對上反賊,這些地方軍隊跑得比誰都快。
離第一道平叛的聖旨已經過去半個月,這些地方軍隊才慢悠悠的走出自家地盤,說到底就是為了拖延。
拖到實在不能拖了,然後就開始叫苦,給上峰要銀子要糧食要兵器要馬匹。反正這些地方軍隊,總有辦法將戰事拖延下去,坐視反賊坐大。
不過走得再慢,也有走到目的地的時候。當地方軍隊到了反賊地盤,第一場仗就幾乎輸了個精光。
官兵連夜朝京城求救,反賊勢大,地方兵力不足,需得京城發兵平叛。就算京城不發兵,好歹朝堂也要給點支持,比如銀錢,兵器,糧食等等。
元康帝得知消息,氣了個半死。他是沒想到地方軍隊如此不堪,一個回合就被打回了原形,徹底失去了戰鬥力。
這下子朝堂上就吵了起來。
地方軍隊不堪使用,必須派京營南下平叛。
有人覺著派京營南下,勞民傷財,不如派欽差南下。
可就算要派欽差南下,也要先打兩場勝仗,殺殺反賊的氣焰,才能說欽差的事情。
說到打勝仗,領兵人選乃是關鍵。這一下,朝臣們又開始吵了起來。文臣同文臣吵,文臣又同武將吵,武將也同武將吵,大家吵成了一鍋亂粥,還是沒有吵出一個名堂來。
元康帝坐在龍椅上,氣的眼前發黑。當真大周皇朝不是這些當官的,一個個有時間吵架,就沒時間想出點對策。
如今連修宮殿修園子都暫停了,就是為了兩湖的叛亂。
元康帝自認為自己還算是個明君,奈何官員不給力。
元康帝怒拍桌子,高聲一吼,「都給朕閉嘴。誰敢再吵,詔獄伺候。」
所有人乖乖閉上嘴巴。
元康帝接著說道:「內閣同五軍都督府,後日之前必須拿出平叛方略。若是拿不出來,朕不介意殺幾個一品大員。要是有人不信,那就試試看。」
元康帝撂下這話,甩袖離去。
結果沒等到後天,在第二天,三皇子就站出來,請旨南下平叛。三皇子說得慷慨激揚,一副為國為民的樣子。結果卻被元康帝怒斥,命他回去反省。
軍國大事,豈能兒戲。一個連戰場都沒見過的人,也敢平叛,真當元康帝是三歲小兒,不知兵馬?三皇子分明是想佔個平叛的名分,為自己撈取政治資本。至於打仗,自有會打仗的人操勞。元康帝自然不會讓三皇子如願。元康帝將三皇子臭罵一頓,連帶著其他皇子也被牽連。
到了元康帝定出的最後時限,內閣和五軍都督府一起拿出了平叛方略。
由京城出兵,南下平叛,同時收攏當地的潰兵,整頓當地兵事。至於反賊,該殺就殺。
領兵的人,有人提議吳國公。吳國公百戰百勝,勇猛無敵,實乃領兵平叛的不二人選。
元康帝一聽到吳國公三個字,頓時臉色就黑了。他好不容易將吳國公困在京城,又怎麼可能再將人放出去。
元康帝想都沒想,就將吳國公給否定了。
接著有人提議定國公,毫不意外,同樣被元康帝否定了。
最後終於有人提議顏宓領兵。顏宓年輕,懂軍事,而且是文臣轉武將,到了地方上有資格節制當地的文官。而且南府軍大部分都是南方人,能夠最快速度適應南方的氣候,不用擔心水土不服造成軍隊戰鬥力下降。
元康帝潛意識裡就要否決顏宓。
可是某個人某句話提醒了元康帝。
「如果不派顏宓領兵出戰,京城將門無人有資格領兵出戰。勉強提拔一人上來,只怕不能服眾,最後愧對陛下信任,致使兩湖局勢糜爛,影響全國。」
元康帝微微眯起眼睛,說出這番話的人,是兵部尚書。
元康帝搜尋內衛的消息,兵部尚書同顏家並無來往。這麼說,兵部尚書替顏宓說話,是一心為公?
元康帝心有疑問,卻沒找到線索。
元康帝不想讓顏宓領兵出戰,元康帝讓人繼續挑選合適的將領。挑選來挑選去,還是限於三大國公府,跟八家侯府。奈何,侯府將門子弟有資格有威望領兵出戰的人沒有。
如果只是一般的戰事,隨便點一個人領兵就行了。可這次是關係到平叛,一個不好,反賊趁機坐大,星星之火燎原,說不定就會顛覆半壁江山。
而且兩湖離財稅重地江南實在是太近,上至元康帝,下至朝堂都不敢冒險讓反賊坐大。
你好,我的長官大人 討論來討論去,最後還是討論到顏宓的頭上。
元康帝皺眉,他不放心顏宓。顏宓生有反骨,放他出去,只怕不妙。
卻不料,宋子期出列,說道:「陛下如果不放心晉國公,那就派一名監軍。」
元康帝眼前一亮,是該派個監軍。
「該派何人為監軍?」
宋子期再次說道:「以皇子為監軍,陛下意下如何?」
元康帝微蹙眉頭,他想派太監做監軍。結果剛剛流露出這個意思,就被文武大臣噴了個半死。讓太監做監軍,這是要讓太監亂政嗎?
商量來商量去,最後因為兩湖局勢緊張,元康帝不得不妥協,任命顏宓為平南大將軍,同時任命平郡王為監軍。
之所以選擇平郡王,這裡面也是有一番博弈。
旨意一下,顏宓就要準備點兵出京。
到此,宋子期,顏宓和宋安然的全盤計劃終於成功。後面的事情,就要看顏宓如何去做。
朝廷只給了顏宓三天時間,而且顏宓大部分時間都要留在軍營做準備工作。留給顏宓同家人分別的時間,只有區區兩個時辰。
顏宓先去見了顏老太太。
顏老太太很捨不得顏宓離京,卻也知道這是顏宓必須做的事情。
顏老太太拉著顏宓的手,鄭重囑咐:「此去一路小心。」
「老太太放心,孫兒一定會凱旋歸來。」
之後,顏宓又去見老國公。
老國公同顏宓分析了一下朝中和地方上的局勢,提醒顏宓外出領兵時需要注意那些事情。最後,老國公給了顏宓一份名單,告訴顏宓那些人可用那些人不可用。
顏宓收了名單,告辭老國公,最後才去見安然和三個孩子。
宋安然心知顏宓此去,只怕幾年時間都不會回京。心中倍感傷感。
不過宋安然沒有流露出任何情緒,她不願意影響顏宓出征的心情。
顏宓對陽哥兒說道:「等為父離京后,你就去軍營報道。我已經和軍營里的人打好了招呼,他們會以對待軍人的方式對待你,所以你別想仗著身份亂來。」
陽哥兒一本正經地回答:「父親放心,兒子不會墮了國公府的名聲。」
顏宓暗自點頭。
顏宓又叮囑垚哥兒,「父親不在家,你要聽你母親的話。如果敢惹你母親生氣,等老子回來,非得將你揍個半死。」
垚哥兒眼眶裡含淚,很顯然是被凶神惡煞的顏宓給嚇住了。
顏宓狠狠瞪了眼垚哥兒,「我的話記住了嗎?」
垚哥兒微微點頭,害怕地說道:「兒子記住了。兒子不敢惹母親生氣。」
「如此甚好。」顏宓冷著臉說道。
還不到一歲的箏丫頭,被奶娘抱在懷裡。
顏宓從奶娘懷裡抱過箏丫頭,親親孩子的臉頰。箏丫頭很不給面子,嫌棄顏宓的鬍子扎人。扭頭大哭起來。
顏宓無奈一笑,宋安然趕緊示意奶娘將箏丫頭帶下去。
陽哥兒也拉著垚哥兒離開了書房。
書房內,就只剩下宋安然同顏宓。
宋安然替顏宓整理衣衫,輕聲說道:「在外一定要保重自身。打仗的事情我不懂,但是我知道留得青山在,不怕沒柴燒的道理。你此去,不知何時會回來。京城的事情你不用擔心,有我坐鎮,沒人敢亂來。」
宋安然突然退後一步,看著顏宓的目光,猶如是在對待一件珍品。
宋安然對顏宓說道:「我在京城等你回來。如果你回不來,那我就帶著孩子出京找你。」
顏宓伸手就將宋安然摟在懷裡:「放心,我肯定回來。這裡是我的家,我豈有不回來的道理。」
薄情前夫太兇猛 「記住你今日所說的話。」
顏宓在宋安然的紅唇上重重的落下一吻,然後轉身,大步離去。
宋安然就站在門口,目送顏宓帶著親兵家將以及小廝護衛離開國公府。
喜秋伺候在宋安然身邊,輕聲說道:「夫人別難過。」
宋安然搖頭,笑了起來,「我不難過。國公爺為國征戰,理工建業,我怎麼會難過。我只恨自己身為女兒身,不能隨他一起沙場殺敵。」
喜秋一頭瀑布汗,宋安然的想法果然與眾不同,讓人完全猜度不到。
顏宓離開國公府,進入軍營,整頓軍事。三日後,顏宓率兵離開京城。
這一次宋安然沒去送。宋安然不太喜歡離別,尤其是連著兩次離別。
白一去了。白一回來后,將自己的所見所謂告訴宋安然。
聽著白一的講述,宋安然感覺身臨其境。
大軍離京之後,宋安然就開始計算著時間。時不時的在地圖上比劃一下。
顏宓送回來的消息很少。朝廷盯著顏宓,元康帝盯著顏宓,全天下都盯著顏宓。顏宓不方便給宋安然送消息。就算要寫信,信中內容也是極為簡單。
宋安然的消息來源,主要開始靠著四海商行。
四海商行遍布全國,顏宓行軍路上也有四海商行的商鋪。這些商鋪既是用來做生意,同樣也能用作傳遞消息。靠著這些商鋪,宋安然也能及時的掌握大軍動靜。
半月後,顏宓到達兩湖,整頓軍備,收攏潰軍。然後出兵攻打反賊。
反賊本就是一群烏合之眾,不過是仗著人多,還有一股血氣,才能將當地官兵殺個落花流水。
如今大周的正牌軍到來,又是顏宓這個殺神領軍,情況自然不同。
第一仗,顏宓親自督戰,大獲全勝,收復兩座縣城。不過顏宓沒有乘勝追擊,而是命軍隊原地休整。 重生之貴女不賤 同時將大勝的消息送到京城,好歹要給京城一個交代。用勝仗證明當初朝臣選擇顏宓做統帥是正確的。
顏宓打了勝仗,朝臣高興,元康帝也高興。他們高興,就不會找顏宓的麻煩。
顏宓下令軍隊原地休整,不肯乘勝追擊,引起了監軍平郡王的懷疑。
之前在行軍路上,平郡王同顏宓客客氣氣的。他知道自己不懂兵,所以也未曾在軍事上面指手畫腳。
可是如今官兵大勝,賊寇驚慌失措,稍微有點頭腦的人都知道應該乘勝追擊。顏宓卻反其道行之,只命官兵就地休整。
平郡王找到顏宓,想試探一下顏宓到底有何打算。
顏宓絲毫不意外平郡王找上門來。
顏宓同平郡王客客氣氣的,對於平郡王的疑問,顏宓全程打哈哈,用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敷衍平郡王。
平郡王心生惱怒,問道:「國公爺將本王當三歲小兒哄騙,是何居心?」
顏宓撩了撩眼皮,就沒給平郡王一個正眼。如果在京城,顏宓還會有所顧忌。如今出了京城,天高皇帝遠,顏宓行事完全是肆無忌憚。
平郡王惱怒不已,「國公爺為何不說話?」
顏宓哼了一聲,冷冷地說道:「軍國大事,豈能說與你聽。」
平郡王厲聲說道:「本王乃是監軍?」
顏宓半眯著眼睛,說道:「那請問監軍大人,本國公可有做出不恰當的事情?第一戰就收回兩座縣城,王爺卻還嫌不足。是不是要等下面的兄弟都累死了,讓反賊有機可乘,王爺才甘心?本國公倒是要問問王爺,你到底是站在那邊的?莫非王爺的屁股朝著反賊?還是說王爺打算利用反賊,威脅陛下立你為太子?平郡王好大的膽子啊。」
「你胡說八道。顏宓,你休想栽贓本王。」平郡王拍著桌子就站了起來。
顏宓呵呵冷笑兩聲,「想讓本國公不栽贓王爺,王爺最好本分一點,別再本國公面前指手畫腳,教本國公怎麼打仗。 曦世界2 如若不然,在給陛下的奏章里,本國公一不留心,就添上兩句關於王爺的非議,最後會造成什麼後果,本國公概不負責。」
平郡王指著顏宓,心中大恨,「顏宓,你在威脅本王!」
「威脅你又如何?」
平郡王哈哈一笑,「顏宓,你信不信本王現在就給父皇寫信。我倒是看看,到時候你還能不能掌兵。」
顏宓爽顏微眯,大吼一聲,「來人!監軍王爺得了失心瘋,暫時不能理事。將王爺帶下去,嚴加看管起來,以免王爺傷了自己。」
「卑職遵命。」進來的是顏宓的親兵,只聽顏宓的吩咐。
平郡王大驚失色,「顏宓,你敢?」
顏宓冷冷一笑,說道:「王爺記住,在軍營里,本國公說了算。誰敢忤逆本國公的命令,就休怪本國公不給他臉面。將人帶下去。」
親兵上前,強行將平郡王帶走。
平郡王憤怒的甩開親兵,「本王自己會走。」
然後平郡王回頭,目光陰森森地盯著顏宓,「顏宓,我們走著瞧。這筆賬本王遲早要和你算清楚。」
「隨便。」
顏宓滿臉不在乎。
平郡王被親兵押了下去,關在客房裡,兩房門都出去。平郡王怒火升騰,將客房裡的一應物件全砸了個粉碎。可是不管他怎麼砸,都沒人理會。至於平郡王自己帶來的人,全被顏宓給關起來了。
京城沒人知道顏宓跋扈,軟禁監軍皇子的事情。大家都還沉浸在顏宓首戰告捷的喜悅中,盼著顏宓乘勝追擊,將反賊全部幹掉。
朝臣們期盼註定落空。顏宓要將這場平叛打成持久戰。打不成持久戰,也會在周圍製造新的反賊出來。
這年頭有人樂意造反,顏宓也樂意同這些反賊周旋。所謂養寇自重,就是顏宓這樣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