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羽一聽,孔明這也太小看自己了,自己豈能因抹不開情面而以私廢公,不由有些不快道:
「軍師好心多!當日曹操果是重待某,某已斬顏良,誅文丑,解白馬之圍,報過他了。今日撞見,豈肯放過!」
孔明曰:「雲長多想了,我就是要你不著痕迹地放了曹操,但又不能便宜了他,需要讓他付出一定的代價!當然,不能明著主動索取,傳出去對主公不利,一定要讓曹操自己許願,你如能做得到,就是首功!」
關羽想了一下,回答道:「這個怕是比較困難,不知軍師需要曹操承諾什麼?」
孔明招手,讓關羽附耳過來,在他的耳邊「如此…這般…」地密語一番以後,才發話問道:
「雲長,你是否願意依計而行?」
關羽對諸葛亮所言,總覺得有些欺心,臉色變幻不定,最後還是覺得不能拘於小節,就回答道:「願依軍師之計,若有差錯,軍法從事!」
孔明一聽大喜道:「如此,請立下文書。」關羽便立下了軍令狀。
關羽伸手剛要把軍令狀交給諸葛亮,突然又縮回來道:「若曹操不從那條路上來,或者他不依軍師之計行事,又待如何?」
孔明非常自信地回答道:「我亦與你軍令狀!」等諸葛亮寫好文書,關羽這才把兩份文書放在一起,交給了劉備。
孔明囑咐道:「雲長可於華容小路高山之處,堆積柴草,放起一把火煙,引曹操來。」
關羽道:「曹操望見有煙,知有埋伏,如何肯來?」
孔明笑道:「豈不聞兵法虛虛實實之論?操雖能用兵,只此可以瞞過他也。他見煙起,將謂虛張聲勢,必然投這條路來。將軍休得誤事。」
關羽領了將令,引關平、周倉並五百校刀手,投華容道埋伏去了。
諸葛亮調撥軍隊,包括和關羽耳語,劉備自始至終都不發一言,見關羽也走了以後,才開口說道:
「吾弟義氣深重,若曹操果然投華容道去時,只恐真的白白放走了。」
孔明說道:「曹操只能敗,不能被俘,也不能死,更不能死在我們手上!那樣的話,不管中原出現什麼變故,孫權都會實力大漲,最大的可能就是曹丕繼承曹操實權,與孫權划江而治,共同對付主公,主公將死無葬身之地!」
劉備點頭同意諸葛亮的推測,諸葛亮接著說道:
「這次曹操失敗以後,雖然一時無法再次南征,但無疑還是幾家之中最強大的實力,因為其威脅的存在,孫劉聯盟就必須維持,主公才有機會得到荊州,進而鼎足天下,現在留這份人情,教雲長做了,可以緩和我們與曹操的關係,制衡孫權,亦是美事!」
劉備聽了,豁然開朗,贊道:「先生神算,世所罕及!」孔明遂與劉備同往樊口,看周瑜用兵,留孫乾、簡雍守城。
……
…… 曹操的軍隊操練搭建和通過浮橋數天以後,覺得渡河的時期已經成熟,準備渡江進攻江東腹地。
無巧不巧,黃蓋派人送來消息之時,曹操也剛好與謀士們商議完畢,一起定下了渡河的時間。就在十一月二十一日三更開始搭建浮橋,等天明已經有不少軍隊渡江布防,不怕周瑜半渡而擊。
收到黃蓋的消息,因為黃蓋前來歸降的時間和曹操發動渡江的時間,只相差一個時辰,曹操在大寨中與眾將商議,要不要改變渡江計劃。
最後討論的結論,還是按照原計劃渡江,只等黃蓋過來以後,緊接著就搭建浮橋渡江。
因此,旱寨的青徐精銳,幾乎都已經進入了水寨等候,準備第一批渡江上岸布防,保證全軍順利渡河。
當晚二更時分,一切準備停當,黃蓋領著二十隻火船前往曹營。
黃蓋一向身先士卒,他就坐在第三隻火船上,獨披掩心,手提利刃,船上旗幟飄揚,旗上大書「先鋒黃蓋」。
因為東南風還沒有吹起,但西北風也已經停止,黃蓋還抱著幻想,東南風會突然降臨,吩咐士卒慢慢划船,拖延時間,緩緩朝江北而去。
才數里的水路,黃蓋足足走了半個時辰。曹操在中軍隔江遙望,看看月上,照耀江水,如萬道金蛇,翻波戲浪。
曹操意氣風發,想著明天就是擊破周瑜之日,不由迎風大笑,自以為得志。
忽然警戒的軍士報告說:「江南隱隱一簇帆幔,使風而來。」操命憑高望之。
軍士報稱:「來船皆插青龍牙旗。內中有大旗,上書先鋒黃蓋名字。」
曹操大喜道:「是黃公覆如約來降,此天助我也!」
來船漸近,程昱遠遠觀望良久,對曹操說道:「丞相,來船必詐。且休教近寨。」
曹操看了一看,驚問道:「何以知之?」
程昱回答道:「糧在船中,吃水必深,船必穩重;今觀來船,輕而且浮。倘有詐謀,進入寨中點起火來,何以當之?」
曹操省悟,便問道:「誰迎上去擋住黃蓋船隊,勿讓靠近水寨?」
文聘站起來應道:「某在水上頗熟,願請一往。」曹操允諾。
文聘跳下小船,用手一指,十數只巡船,隨文聘船出。
文聘立於船頭,對黃蓋的船隊大叫道:「丞相鈞旨:南船且休近寨,就江心拋住。」
守寨的弓弩手齊聲喝道:「快停下船,要不射箭了!」言未絕,黃蓋船隊先射箭了,弓弦響處,文聘被箭射中左臂,倒在船中。
黃蓋一聽文聘的喊話,情知詐降的事情敗露,事已至此,只有硬闖一途了,因而搶先射箭,傷了文聘。
雙方開始弓弩互射,因為黃蓋的火船防護不好,所帶兵丁死傷了頗多,因為沒有東南大風,黃蓋的火船緩慢朝水寨靠近。
因為文聘受傷,所帶的荊州水軍船隊雖然亂了陣腳,各自奔回。但還是守在寨邊,黃蓋船隊距曹操水寨還有二里水面,難以靠近。
黃蓋一見事已至此,一看天色已經三更,長嘆一聲,準備孤注一擲,捨命點火了!
黃蓋用刀一招,前船一齊發火,他自己一馬當先,在火船中奮力划槳,想要衝入曹操水寨之中。
文聘被黃蓋用箭射中左手,他倒入船艙並不是傷勢有多重,而是躲避其他箭矢。
包紮停當以後,文聘並無大礙,就伏在船上,彎弓搭箭,準備找黃蓋報一箭之仇。
黃蓋強行驅動火船想進入水寨,被文聘看得真切,一箭射了個正著,黃蓋應弦而倒,落入江水中。
就在黃蓋以為這次火攻將要以失敗而告終,萬念俱灰之時,忽然一陣東南大風刮來,火趁風威,風助火勢,二十隻火船如箭發,煙焰漲天。
黃蓋的二十隻火船,撞入曹操水寨,寨中船隻一時盡著;又被鐵環鎖住,無處逃避。
隔江炮響,後面四隊人馬齊制,四下火船沖向曹軍水寨,但見三江面上,火逐風飛,一派通紅,漫天徹地。
曹操回觀岸上營寨,已經沒有了接應人馬,只有幾處零星煙火。他見形勢危急,就在張遼等人的保護下,跳上小船。
張遼與十數人保護曹操,飛奔岸口,曹操棄船登岸,尋著馬匹走時,數十萬大軍,已經亂作一團。
韓當冒煙突火來攻水寨,忽聽得士卒報道:「后梢舵上一人,高叫將軍表字。」
韓當細聽,但聞高叫「義公救我?」
韓當已經聽出黃蓋的聲音,忙道:「此黃公覆也!」急教軍士救起。
見黃蓋負箭著傷,自己咬出箭桿,箭頭陷在肉內。韓當急為其脫去濕衣,用刀剜出箭頭,扯旗束之,脫自己戰袍與黃蓋穿了,先令別船送回大寨醫治。
原來黃蓋深知水性,故在火攻之時,和甲墮江,也能逃得性命。
當日滿江火滾,喊聲震地。
左邊是韓當、蔣欽兩軍從赤壁西邊殺來。
右邊是周泰、陳武兩軍從赤壁東邊殺來。
正中是周瑜、程普、徐盛、丁奉大隊船隻都到。
火須兵應,兵仗火威。曹軍著槍中箭、火焚水溺者,不計其數,數十萬曹軍,已經沒有了還手之力。
甘寧領兵進入曹軍旱寨深處,寧將蔡中一刀砍於馬下,就草上放起火來。
呂蒙遙望中軍火起,也放十數處火,接應甘寧。
潘璋、董襲分頭放火吶喊,四下里鼓聲大震。
曹操與張遼引數百騎,在火林內疾行,看前面無一處不著。
正走之間,毛玠救得文聘,引十數騎到。操令軍士尋路前行。
張遼指道:「只有烏林地面,空闊可走。」曹操揮手徑奔烏林。正走間,背後一軍趕到,大叫:「曹賊休走!」火光中現出呂蒙旗號。
曹操催軍馬向前,留張遼斷後,抵敵呂蒙。
卻見前面火把又起,從山谷中擁出一軍,大叫:「凌統在此!」
曹操肝膽皆裂。忽刺斜里一彪軍到,大叫:「丞相休慌!徐晃在此!」徐晃領軍衝出,彼此混戰一場,曹軍奪路望北而走。 曹操正躍馬前行,忽見有一軍營屯于山坡前,剛好攔住了前行之路。
徐晃一見打的是自家旗幟,但還是不敢大意,喚問之後,方知是袁紹手下降將馬延、張顗,領三千北地軍馬,列寨在彼;當夜見滿天火起,未敢轉動,恰好接著曹操。
曹操讓二將引一千軍馬開路,其餘留著護身。操得這枝生力軍馬,心中稍安。
馬延、張顗二將飛騎前行。不到十里,喊聲起處,一彪軍突出。為首一將,大喝道:
「吾乃江東甘興霸也!」馬延正欲報名交鋒,早被甘寧飛馬而至,一刀斬於馬下;張顗挺槍來迎,甘寧大喝一聲,顗措手不及,被手起一刀,翻身落馬。
后軍飛報曹操。他此時才知道不能指望合淝有兵救應;孫權肯定在合淝路口,攔住了出路。
孫權望見江中火光,知是周瑜得勝,便教陸遜舉火為號,太史慈見了,與陸遜合兵一處,衝殺將來。
曹操只得望夷陵而走,路上撞見張郃領本部三千兵馬而至,曹操令其斷後。
曹操縱馬加鞭,走至五更,回望火光漸遠,心下方定,問左右道:
「此是何處?」
左右回道:「此是烏林之西,宜都之北。」
曹操見樹木叢雜,山川險峻,乃於馬上仰面大笑不止。
諸將問道:「丞相何故大笑?」
曹操說:「吾不笑別人,單笑周瑜無謀,諸葛亮少智。若是吾用兵之時,預先在這裡伏下一軍,如之奈何?」
話音未落了,兩邊鼓聲震響,火光竟天而起,驚得曹操幾乎墜馬。
刺斜里一彪軍殺出,大叫:「我趙子龍奉軍師將令,在此等候多時了!」
曹操深知趙雲之勇,教徐晃、張郃雙敵趙雲,自己卻冒煙突火而去。
好在趙子龍並沒有追趕,只顧搶奪旗幟。徐晃、張郃也無心戀戰,翻身追上曹操,保護曹操逃脫。
天色微明,黑雲罩地,東南風尚不息。忽然大雨傾盆,濕透衣甲。
曹操與軍士冒雨而行,諸軍皆有飢色。操令軍士往村落中劫掠糧食,尋覓火種,方欲造飯,後面一陣喧嘩,有一軍趕到。
曹操也是饑寒交迫,心中甚慌。探馬打聽,原來卻是李典、許褚保護著眾謀士來到,曹操大喜,令軍馬合為一處,與眾謀士一起前行。
曹操問道:「前面是什麼地方?」探馬報說:「一邊是南夷陵大路,一邊是北夷陵山路。」
曹操又問道:「這兩條路都到哪裡?」
軍士稟報:「取南彝陵山路到江陵,路程不遠,去北夷陵山路,過葫蘆谷口,可到襄陽,但路途較遠。」
曹操思考了一會,直接教大家走北夷陵山路。
看到曹操一臉的陰沉,這次謀士們都選擇了服從,並沒有人站出來詢問走北線的原因。
隊伍行至葫蘆谷口,兵將皆飢餒,走不動路了,馬亦睏乏,多有倒於路邊不起者。
曹操一見如此,暫時擺脫了追兵,也怕急於進入葫谷口反而中了埋伏,便教前面暫歇,馬上有帶得鑼鍋的,也有在村中掠得糧米的,便就山邊揀干處埋鍋造飯,割馬肉燒吃。
諸將雖然身體比軍士們要強壯的多,但也架不住飢餓,盡皆坐倒在地,脫去濕衣,於風頭吹曬;馬皆摘鞍野放,在山坡下吃草。
曹操坐於疏林之下,仰面大笑。
眾官習慣性地問道:「丞相因何又笑?」
這是他們這些下官應付頂頭上司的習慣性言語,心中卻都在想:「適來丞相笑周瑜、諸葛亮少智,引惹出趙子龍來,折了許多人馬,這次又不知道引出什麼禍事!」
曹操說道:「吾笑諸葛亮、周瑜畢竟智謀不足。若是我用兵時,就這個去處,也埋伏一彪軍馬,以逸待勞;我等縱然脫得性命,也不免重傷矣。彼見不到此,我是以笑之。」
真是怕什麼來什麼,曹操正說間,後面傳來整齊的馬蹄聲,離他們不遠的山坡上,悄無聲息地站起黑壓壓的軍士,手執投槍,引而不發!
這些軍士只要發出投槍,因為距離太近,就連曹操都難以倖免。
曹操和眾將大驚,多有不及收馬者,後面的騎兵已經到了,慢慢停止前進,一字兒擺開。
雖然數量只有不到二百騎,但其裝備還在虎豹騎之上,想在這些騎兵的追殺下逃得姓名,難度可不小!
為首大將,曹操看的分明,乃燕人張翼德,橫矛立馬,大叫道:「操賊走那裡去?」
諸軍眾將見了張飛,盡皆記起當陽橋破虎豹騎的兵馬,盡皆膽寒。
許褚騎無鞍馬,就要縱馬去戰張飛,卻被曹操伸手攔住,因為張飛雖然嘴上喊得很兇,但並沒有縱馬衝殺,這並不是他的作風。
而且埋伏的投槍兵也都是引而不發,曹操心知他們的目的,並不是俘虜或者殺害自己,必有后招。
許諸、張遼、徐晃等幾名將領,也都騎無鞍馬護住曹操。兩邊軍馬慢慢對峙起來,現場的氣氛很詭異。
曹操的臉色雖然很難看,但還是能夠沉得住氣,默不作聲,等待張飛的后招。
張飛並沒有再次說話,而是把身體一側,從他身後轉出一員英俊的小將。
這員小將,自然就是馬謖,他手提長槍,還是騎著當年劉備送給他的、釘了馬掌的黃驃馬,顯得特別精神。
馬謖往前走了幾步,橫下長槍,雙手一拱,非常客氣的對曹操說道:「丞相請了,襄陽馬謖有禮了!」
曹操知道,現在自己兵敗,但也不能折了自己的威風,現在是鬥智的時候,也不怕激怒對方,就一眯眼,嘴一撇,開口說道:
「馬謖?沒有聽說過,白眉馬良是你什麼人?」
曹操一臉的輕蔑,自然是想激怒馬謖,讓他早點露出底牌,但馬謖視而不見,還是彬彬有禮的抱拳回答道:
「馬良正是家兄!」
曹操激怒馬謖不成,又生一計,索性擺起來官架子,開口訓斥道:
「我身為大漢丞相,日理萬機,你一個不入品的小官,也敢攔住我的出路,不尊王法,意欲何為?」 馬謖一聽曹操這話,可謂正中下懷!
因為他就是想把話題引到這裡,連忙更加恭敬的回答道:
「丞相恕罪,我們攔住丞相的出路,也是情非得已,是要為民請命啊!」
曹操一聲冷笑道:「還有這樣帶著軍隊為民請命?還不如說是造反!說來聽聽!」
拜見大魔王 馬謖不慌不忙說道:「自從劉表不幸離世,荊州亂象頻生,民不聊生,你可不能就此一走了之!荊州不可一日無主啊,希望丞相明察,順應民意,任命新的荊州刺史。」
說完以後,馬謖再不說話,靜等曹操回答。
雖然馬謖的話語頗為含蓄,但曹操一聽就知道,他這是替劉備要官,想要讓他成為荊州刺史,名正言順得掌管荊州。
曹操一直對劉備深懷戒心,好在他一直都沒有自己的地盤,這荊州要是落入他的手中,自己再也不能制住他了!
因此,曹操從心裡不願意讓劉備當荊州刺史,但現在卻是形勢不由人,相對於被俘虜或者殺害,給劉備一個荊州刺史就算不得什麼了!
曹操還在考慮,而一直非常安靜的張飛有些不耐煩了,在馬謖說完以後,長矛一舉,細碎的馬蹄聲響起!
那些精銳騎兵動起來了,大有一言不合,就翻臉動手的架勢,現場的氣氛又變得緊張起來。
曹操的臉色變幻不定,張飛雖然沒有出聲,這種無聲的威脅,讓曹操非常鬱悶!
曹操的臉色漲的通紅,似乎對被馬謖和張飛脅迫的事情頗為抗拒,但看著手下幾個重要謀士希冀的目光,臉色一暗,不由脫口說道:
「罷了!你們找人上表吧。」
雖然只有短短几個字,但他的意思很明白,就是答應讓劉備當荊州刺史。
到了曹操這種地位的人,在戰場上也有兵不厭詐的時候,但答應了的事情,萬萬不會反悔。
曹操被迫表態,說完以後,看都不看馬謖他們幾個,轉身就往葫蘆谷中走去,顯然,對張飛的脅迫非常不爽!
但馬謖卻不管這麼多,只見他左手一舉,喊了一聲:
「丞相且慢,荊州的治所,一向不是襄陽就是江陵,丞相覺得哪一個地方更合適?」
話音未落,「呼、呼」兩聲,在離他們不到三丈的地方,兩支投槍斜插在地上,槍身顫動不已,力道和準頭都非常驚人,就連徐晃、張遼等幾名大將,都背後發寒。
這是龔力和田石投出來,自然是威力驚人,其餘的人,可就差的多了!